앙가주망/민족

[스크랩] 朝鮮族의 歷史功績

빛의 염탐꾼 2009. 1. 22. 00:34

朝鲜族的历史功绩

1.为水稻生产的发展及东北边疆开发作出的贡献

从朝鲜族分布看,移民初期主要集中于鸭绿江、图们江以北地区,随着移民的增加和水田的开发,朝鲜族分布地域逐渐向西、向北扩大,并大多分布在易于水田开发的江河流域。到20世纪30年代末,东北地区的松花江、牡丹江、绥芬河、嫩江、乌苏里江以及东、西辽河等流域都有朝鲜族移民的足迹。

朝鲜族移民我国东北初期,东北地区还是人迹罕见的“封禁”之地,他们犯越国境、冒禁潜入,开垦荒地是以生命为代价的。朝鲜族人民不仅披荆斩棘,开拓东北疆域,建设新的家园,而且积极试种水稻,普及水田耕作技术,为我国东北地区的农业开发与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朝鲜族擅长水稻耕作,他们迁移到东北,主要居住在适于水田耕作的河谷平原地区,不顾东北气候寒冷,积极试种水稻并获成功,由此揭开了中国东北地区近代耕种水稻的历史。水稻耕作不同于旱田,它需要一定的水利设施,而拦河筑坝、挖沟开渠以及开荒造水田,都要依靠团体的力量并相互协作。所以,朝鲜族移居到中国东北后,一般都结群而来,居住比较集中,逐渐形成聚居村落。在当时艰苦的年代里,民族村落是朝鲜族团结协作,赖以生存的基本保证,也是形成民族共同体的基础。

据统计,直到20世纪20年代吉林省延边地区、吉林地区水田的100%和通化地区水田的85%,黑龙江省水田的100%,辽宁省开原地区水田的90%、兴京地区和沈阳地区水田的85%、抚顺地区水田的80%和丹东地区水田的70%均由朝鲜族人民开发和耕种。[①]

2.为反帝反封建斗争和解放战争作出的贡献

朝鲜族人民勤劳、勇敢,到我国东北地区居住后,不仅为我国的边疆开发和水稻生产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而且积极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直到20世纪20年代末为止,东北地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还不健全,朝鲜族人民先是在朝鲜民族主义者的影响和领导下进行反日斗争,后在朝鲜共产党的影响和领导下进行反日和反封建斗争。1928年中共满洲省委正式建立后,特别是在共产国际“一国一党”原则指导下,朝鲜族早期共产主义者纷纷加入中国共产党,党在东北地区的力量迅速发展壮大。据193111月中共《满洲省委扩大组织的问题决议案》记载,当时东北的“党员人数由百余人发展到二千多人,由十二个有组织的地方发展到五十五个”,其中“85%的党员是朝鲜族同志”[②]1928年开始朝鲜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身心地投入到反帝反封建反民族歧视反压迫的斗争,参加黄埔军校、北伐革命、广州起义、秋收暴动、土地革命战争、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九一八”事变后,朝鲜族人民同仇敌忾,与各族人民一道站在反对日本侵略军的前沿,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朝鲜族地区抗日情绪高涨,各地纷纷组织反日游击队抗击日本侵略者。后来这些游击队发展壮大,成为东北抗日联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东北抗日联军初期游击队指战员大部分是朝鲜族,后期一半军官和战士是朝鲜族,正如东北抗日联军主要领导者周保中所说:“1932年所建立的坚强的东满游击队和1933年所建立的强大的磐石游击队、珠河游击队、密山游击队、汤原游击队、饶河游击队都是由革命的朝鲜族同志所创建的。后来它们发展成为抗日联军第一、二、三、四、六、七军。第五军里也有不少优秀的朝鲜族同志。”[③]东北的抗日游击根据地最初也主要建立在朝鲜族聚居地区,根据地的朝鲜族人民不仅从人力、物力等多方面全力支援抗日游击队,还与之并肩作战,有力地粉碎了日军接连不断的“讨伐”,成为东北抗日游击队伍的坚强后盾。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朝鲜族人民踊跃参军参战,积极投身于新中国的解放事业。这个时期,朝鲜族人民一方面积极响应关于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的指示,建立巩固的东满、南满根据地,并在根据地开展了热火朝天的土地改革运动,积极支援解放战争。另一方面,朝鲜族聚居地区掀起了参军热潮,出现了许多母送子、妻送夫参军,兄弟姐妹争相报名参军的感人场面。据统计,当时东北解放区参军的朝鲜族青壮年共有6.4万名,这占当时朝鲜族人口110万的6%;人口只有60多万的延边地区参军的朝鲜族青壮年近3.5万人,占该地参军人数的85%。此外,还有10余万朝鲜族青壮年参加了地方公安部队、武装民兵队伍等。[④]4600名将士牺牲。

朝鲜族在整个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都表现出极大的革命热情,他们浴血奋战,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做出了重大牺牲。据统计,从抗日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每28个中国朝鲜族中就有1位革命先烈。据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政府统计,政府登记注册的当地革命烈士有14740名(占吉林省革命烈士总数的41%),其中朝鲜族革命烈士有13048人,占烈士总数的92%以上。[⑤]其中女烈士380名,占吉林省女烈士总数的97%是。人口只占吉林省总人口3%的延边朝鲜族中,出现如此多的革命烈士,这在其他地区,其他民族中是少见的。可见,朝鲜族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当中的贡献是巨大的。

194910月,全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朱德海代表全国120多万朝鲜族出席了会议。在会上通过的《共同纲领》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禁止民族间歧视、压迫和分裂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共同纲领》还宣布,“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种自治机关。”[⑥]根据《共同纲领》的精神,195293成立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19589月,成立了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东北的其他省份也根据聚居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了自治乡、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朝鲜族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一员积极参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其经济社会得到较快的发展,整体文化素质也得到很大提高。1952年朝鲜族地区普及了小学教育,1958年基本普及了中学教育,朝鲜族接受高等教育的比率高于其他民族。据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中国每万人中接受大学教育的平均数为122名,其中汉族为126名,而朝鲜族为381名;每万人中硕士、博士拥有数平均为8名,而朝鲜族为17名。[⑦]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中韩建交以后,朝鲜族充分利用族缘、亲缘及语言优势,在中韩、中朝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 牛丸润亮等编:《最近间岛事情》,第369页,朝鲜及朝鲜人社,日本东京,1926年。

[] 王霖:《论朝鲜族在东北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及其历史地位》,韩俊光、金元石主编《中国朝鲜族历史研究论丛》2,第126页,黑龙江民族出版社,牡丹江。1992年。

[] 周保中:“吉林省委民族工作会议上的报告”(194612月),《胜利》,第704页,辽宁民族出版社,沈阳,1992年。

[]《朝鲜族简史》,第186页,延边人民出版社,延吉,1986年。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民政局:《烈士登记》资料。

[] 《民族政策文件汇集》第一编,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页。

[]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编:《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上),中国统计局出版社,北京,2002

출처 : qingsong
글쓴이 : xin 원글보기
메모 : 시간 나면 번역해 올릴께요.